1.仿真时使用的人体参数

表1 人体身高1700mm时,各部位外形尺寸与质量
表1 人体身高1700mm时,各部位外形尺寸与质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仿真时,脚底与地面的动摩擦系数设置为 0.3,静摩擦系数设定为1.0。

2.人体行走过程中各关节角度变化

模拟人体行走过程,设定两个行走周期,行走过程中各关节角度变化如图1-10所示

图1 左脚踝关节角度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右脚踝关节角度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左腿膝关节角度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右腿膝关节角度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左髋关节角度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6 右髋关节角度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7 右肩关节角度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8 左肩关节角度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9 右肘关节角度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0 左肘关节角度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判断人是否跌倒的标准

图11 人体质心与脚掌支撑位置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人体受到向前的推力时,在人体向前行走的方向,若人体上半身质心超过了前脚支撑极限位置,则人会跌倒;若未超过,那么人就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正常行走。若人受到向后的推力,则要判断上半身质心与后脚支撑极限位置。本文仅考虑人受向前的推力。

4.外部激励与仿真实验

外部激励施加在人体上半身的质心位置,在ADAMS中设置作用时间为0.1秒,观察在不同大小的外部激励作用对人体行走的影响。

图12 外部激励施加示意图与在ADAMS软件中施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 步距500mm


外部激励施加时间点在43秒,大小为100N时,人体上半身质心与脚部支撑点的变化如图所示。(注:红色实线代表人体质心变化过程,蓝色虚线代表脚部支撑点的变化过程。在0-40秒期间,人体在正常行走,所以两者是交替的。在43秒时受到外部激励,两者发生相应变化。)
图13 100N作用下人体上半身质心与脚部支撑点的变化过程

图13从图13中可以看出,在外部激励的作用下,上半身质心位置并未超过脚部支撑点位置,所以在100N的外部激励的作用下,人体不会跌倒。与仿真动画演示的效果一致。

当外部激励增大为300N时,人体上半身质心与脚部支撑点的变化如图14所示。
图14 300N作用下人体上半身质心与脚部支撑点的变化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14中可以看出,在外部激励的作用下,上半身质心位置已经超过脚部支撑点位置,所以在300N的外部激励的作用下,人体不会跌倒。与仿真动画演示的效果一致。

200N 未跌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0N 未跌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60N 跌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70N 跌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90N 跌倒
**加粗样式**

4.2步距650mm

步距650mm时的跌倒判断标准与4.1节相同,具体实验数据见附件。

4.3步距760mm

步距760mm时的跌倒判断标准与4.1节相同,具体实验数据见附件。

5. 结论

  • 步距为500mm时,外部激励在250-260N时,人体会跌倒。外部激励小于此值时,人体能继续正常行走。
  • 步距为650mm时,外部激励在370-380N时,人体会跌倒。外部激励小于此值时,人体能继续正常行走。
  • 步距为760mm时,外部激励在470-480N时,人体会跌倒。外部激励小于此值时,人体能继续正常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