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介绍六轴机械臂的运动学分析。
运动学分析是工业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内容,是运动控制的基础,主要研究机器人末端坐标系与基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分为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分析两部分。
另外,对于刚刚学习机器人理论的小伙伴,推荐看一下蔡自兴老师的《机器人学》这本书,里面对机器人介绍,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以及运动规划等内容介绍的非常详细。




一、数理基础


在对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时,一般将其各组成部分视为刚体,下面介绍运动学分析过程中用到的数理知识。


1. 空间位姿描述


位姿表示刚体的位置和姿态。任何一个刚体在空间基坐标系B(OXYZ)中的位置状态都可以用位姿来准确描述。
位置描述:表示刚体上的点p在空间基坐标系中的位置,可用一个三维列向量来表示:
请添加图片描述
姿态描述:在刚体上建立坐标系E(O^’ X^’ Y’Z’)并与刚体固连,则刚体坐标系在与基坐标系同原点时,相对于基坐标系的转动即为刚体的姿态描述,可用一个3×3的姿态矩阵来表示:请添加图片描述)
在机器人运动运动学分析中,在连杆末端建立坐标系。求得末端坐标系原点在基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以及姿态矩阵后,连杆的位置状态便随之确定。


2. 空间坐标变换


坐标系在机械系统的分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中不同构件之间的关系都需要用坐标系来描述。在机器人系统中,常常需要定义各类坐标系,如基坐标系,末端坐标系及工具坐标系等。因此进行系统分析时,会涉及到用不同坐标系描述同一个连杆的问题,需要得到从一个坐标系描述到另一个坐标系描述的转换关系。这种转换关系包括平移,旋转,复合变换等。
1)平移变换
若坐标系{E}和坐标系{B}的姿态相同但原点不重合,则P点在两个坐标系中的位置描述满足:
请添加图片描述
2)旋转变换
若坐标系{E}和坐标系{B}的原点重合但姿态不相同,则P点在两个坐标系中的位置描述满足:


请添加图片描述
3)复合变换
若坐标系{E}和坐标系{B}的原点不重合且姿态不相同,则将前面两种变换结合在一起,P点的位置描述满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齐次矩阵与齐次变换


在机器人学中,将位置向量和姿态矩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4×4的矩阵,称为齐次矩阵,来统一描述构件的位置和姿态,齐次矩阵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齐次矩阵不但可以描述构件在空间中的位姿,还可以描述不同坐标系的位姿变换过程。在描述点的坐标时,通过在三维坐标中加入比例因子1,将其变为齐次坐标: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P点的齐次坐标左乘齐次变换矩阵,得到其在不同坐标系下的位置描述,这种变换称为齐次变换,变换过程可以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拥有以上数理基础后,可以进行运动学建模及分析。


二、运动学建模


对于多关节串联型的工业机器人,一般采用D-H法建模。D-H 法是 Denavit和Hartenberg在1955年提出的,通过在机器人所有连杆上建立固连坐标系,用齐次变换矩阵描述相邻连杆的关系。下图为D-H法的通用连杆-关节示意图。


D-H法分为标准D-H法和改进D-H法两种,两者在连杆参数定义及变换顺序上略有不同。两种方法均定义了四个参数,包括关节转角θ,关节偏距d,连杆扭角α以及连杆长度a。两种建模方法的不同如下表所示:


D-H法 改进D-H法
固连坐标系 以连杆后一个关节坐标系为其固连坐标系 以连杆前一个关节坐标系为其固连坐标系
相邻关节坐标系变换顺序 θ,d,a,α a,α,d,θ或者α,a,θ,d

1.建立连杆坐标系


D-H法建模的第一步,需要根据机器人确定连杆坐标系。其中,各个坐标系的Z轴方向与关节旋转方向相同,X轴与Y轴的确定可具体查阅资料,D-H法和改进D-H法确定X轴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建好的坐标系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确定连杆参数


这里以改进D-H法为例,介绍四个参数的确定方法。
连杆i-1坐标系经过2次旋转和2次平移可以变换到连杆i的坐标系。这4次变换分别为:
(1) 沿Xi-1轴平移ai-1, 将Oi-1移动到O′i-1;
(2) 以Xi-1为转轴, 旋转αi-1角度, 使新的Zi-1轴与Zi轴同向;
(3) 沿Zi平移di, 使O′i-1移动到Oi;
(4) 以Zi轴为转轴, 旋转θi角度, 使新的Xi-1轴与Xi轴同向。
通过四次变换,便可得到各连杆参数表。对应上图的连杆参数表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运动学分析


求解机器人各连杆关节的运动关系称为机器人运动学。已知各连杆夹角以及其余连杆坐标系参数,求解末端执行器的位姿,称为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求解,反之称为逆运动学求解。


1. 正运动学求解


相邻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可以由其变换矩阵表示。 根据前述,连杆i-1坐标系经过2次旋转和2次平移可以变换到连杆i的坐标系,将这四次变换分别用矩阵表示出来,然后相乘就可以得到相邻关节的变换矩阵。
对于改进D-H法而言,变换矩阵可以表示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各个连杆参数代入,便可得到形如下式的变换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将各个关节的变换矩阵相乘,便得到总的变换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至此我们得到了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方程,即求得了运动学的正解。


2. 逆运动学求解


求取机器人的逆解,就是在已知末端执行器位姿的情况下,经过矩阵变换,求得各个关节的转角,从而控制机器人达到理想的位姿。
求逆解的一般方法为:在如上图所示的矩阵方程两端,同时乘单个T矩阵的逆矩阵,接着进行观察,令等号两端矩阵特定元素对应相等,得到方程进行求解。
那我所求的逆解举例,首先在正运动学求解过程中,得到了矩阵请添加图片描述的具体形式。在求逆解时,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的元素是已知的,因此通过观察,令等式两端矩阵中的(1,4),(2,4),(3,4)元素对应相等,可以得到方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而得到前三个关节角的解析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 求逆解时的注意点:


(1)由于反三角函数的性质,一个三角函数值对应两个角度,因此求出的逆解往往有多组。常见情况下,对六自由度机械臂而言,求出的逆解有八组。
(2)求逆解过程中计算复杂(涉及大量矩阵运算和解三角函数方程),且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所以刚开始求解时,一定要沉下心来,并且多加练习,就可以掌握规律,求得正确结果。


四、总结


本篇主要介绍了六轴机械臂的运动学建模以及正逆运动学求解过程,为后续运动规划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