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机器人动力学相关内容时看到MATLAB论坛上一个有意思的仿真项目Impedance Control for a 2-Link Robot Arm - User-interactive,一个用MATLAB实现的平面二连杆机械臂阻抗控制仿真。用户可以点击并拖拽鼠标来实时改变机械臂的目标位置,在控制力矩作用下机械臂会跟随目标点运动。按空格键可以切换控制模式,此时拖拽鼠标用来给末端施加一个扰动力,由于阻抗控制的作用末端表现得像弹簧阻尼器一样,扰动力消失后末端回复到目标位置。

  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实现的细节。如下图所示,连杆1和连杆2在XY平面上通过旋转关节串联构成一个二自由度的机械臂(忽略关节摩擦等因素),重力加速度 沿着Y轴负方向(向量形式可写为)。机械臂关节 固定在坐标原点,末端为 ,F为作用在末端的力。分别为两个连杆的质心,杆长分别为,杆的质量分别为,质心到关节的距离分别为为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时机器人保持竖直状态),为连杆2与连杆1之间的夹角,是一个相对角度。

  定义上述变量后根据理论力学等知识开始一系列计算。首先计算连杆上各点的位置坐标:

  连杆1与连杆2在坐标系中的方向向量与角度相关,其中连杆1的方向向量为,连杆2的方向向量为

  

   然后计算各点速度:连杆1上线速度的方向向量为,连杆2上线速度的方向向量为

  

   接着对速度求导计算各点加速度:

   

   根据受力情况可计算出关节处的力矩,对于关节 来说出除了电机力矩外,杆件2自身重量以及末端上的作用力 都会对 点产生力矩,因此 点的合力矩为:

  

   根据动量矩定理,杆2对b 点的动量矩变化率,其中为杆2绕其质心的转动惯量,。根据动量矩定理可得到角加速度与力矩的关系式。

  对于关节 ,外力的合力矩为:

  

   其中为杆1绕其质心的转动惯量,。根据动量矩定理可得到角加速度与力矩的关系式。   


  通常可将根据动量矩定理或牛顿-欧拉法推导出的等式写为如下形式

  如果机械臂自由度为n 阶正定对称矩阵,代表惯性力项。中的主对角线元素表示各连杆本身的有效惯量代表给定关节上的力矩与产生的角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非对角线元素表示连杆之间的耦合惯量即是某连杆的加速运动对另一关节产生的耦合作用力矩的度量 ;阶向心力和科氏力项;阶的重力项,与机器人的形位有关。

  在纯位置控制下施加在机械臂末端的外力并不会影响末端的运动,因为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机械臂是完全刚性的。而如果要实现主动柔顺控制,即使机械臂表现出一定的柔性就需要考虑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时关节驱动力矩可写为:

  上面等式中,为机械臂末端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互力, 为机械臂的雅可比矩阵,用于将关节空间速度映射到操作空间:,雅可比矩阵的转置也可将操作空间中的力映射到关节空间中:。对于本例,机器人雅可比矩阵可用MATLAB中的函数jacobian来计算,代表作用于机器人关节上的外界环境力矩,等式左边的 为机器人关节驱动力矩,计算出该力矩后就可以输入给机器人驱动系统,实现期望的运动。

   机械臂与环境交互产生的力矩可写为 分别代表目标位置和实际位置, 分别代表目标速度和实际速度。矩阵 代表与环境交互的刚度和阻尼。机械臂末端的加速度x¨ 一般难以测量,如果直接对速度进行微分又会产生大量噪声。通常对于协作型机械臂,自身重量设计的较轻,因此可以忽略其惯性,即令


   下面开始对动力学系统进行迭代计算,按照仿真步长对求解出的角加速度进行积分,更新机器人的关节位置和速度,并在图形界面中动态显示。

  改变刚度和阻尼系数后(Kp=100, Kd=10),明显可以看出机器人刚性变大,在末端施加力只产生很小的形变,而且控制末端运动到目标位置时更迅速。

 

参考:

机器人阻抗与导纳控制

机器人单关节力矩控制

物理引擎中的刚体转动2

机器人力控制概述

Integration Basics

Impedance control—Wikipedia

Impedance Control for a 2-Link Robot Arm

Numerical Integration in Games Development

Physics for Game Programmers : Numerical Methods

Modern Robotics Mechanics, Planning, and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