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line反求控制顶点

 
B样条曲线拟合时(https://blog.csdn.net/hanmingjunv5/article/details/106137002),曲线是不通过数据点的,这样对于曲线的插补来说,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根据给定的数据点来求解控制顶点,使拟合的曲线通过全部数据点。

 

推导

曲线定义:

B-Spline曲线存在n+1个位置的控制顶点。

将每个控制顶点的基函数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控制顶点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s为点位数据的维度,例如3D数据,s=3

数据点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则式子(1)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求解基函数系数矩阵

使用de-boor算法计算基函数系数矩阵,伪代码如下。

Input: n, p, m, u, and m+1 clamped knots { u0, ..., um }
Output: Coefficients N0,p(u), N1,p(u), ..., Nn,p(u) in N[0], N[1], ..., N[n]
Algorithm:
	Initialize N[0..n] to 0; // initialization
	if u = u0 then // rule out special cases
		N[0] = 1.0;
		return
	else u = um then
		N[n] = 1.0
		return
	end if
	// now u is between u0 and um

	Let u be in knot span [uk,uk+1);
	N[k] := 1.0 // degree 0 coefficient
	for d :=1 to p do // degree d goes from 1 to p
		begin
			N[k-d] =  * N[(k-d)+1]; // right (south-west corner) term only
			for i := k-d+1 to k-1 do // compute internal terms
				N[i] :=  * N[i] +  * N[i+1];
			N[k] =  * N[k]; // let (north-west corner) term only
	end
	// array N[0..n] has the coefficients.

 

python结果仿真-3次B-Spline曲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

红色点位原始数据点;

黑色点为求解的控制点;

红色曲线为由原始数据点拟合的B-Spline曲线;

黑色曲线为由控制顶点拟合的B-Spline曲线。

可知,黑色曲线通过全部数据点,算法验证成功。

 

节点向量的选取

在计算控制顶点时,发现以下问题。

数据点总共n+1个,如果由此数据点构造节点向量,使用均匀向量法,得到n-3个非0非1控制节点。同样,控制顶点的数量也为n+1个,加上首尾0、1的节点,总共n-1个节点。二计算基函数系数矩阵时,需要n+1个节点,因此,好少两个节点。

这里有两个处理方法:
 

方法一:

仍然采用均匀向量法,在计算基函数系数矩阵时,添加在首尾添加两个节点:

这样计算后,即可按照伪代码中的算法计算n+1个控制顶点。

 

方法二:

使用弧长法计算节点向量。

由n+1个数据点,得到n段线段长度:

则原始节点向量定义为:

增加后的节点向量:

按照伪代码中的算法计算n+1个控制顶点。